您当前的位置:  国际研究
【金融科技发展研究】国际跟踪丨科技公司持有银行牌照的利弊及监管机构的政策选择
时间:2023-01-06 17:30:00

编者按:2022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科技公司持有银行牌照的利弊及监管机构的政策选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后,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开始在未持有银行牌照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增大,出于降低获客成本、发挥数据优势等考虑,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银行牌照。《报告》评估了向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现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摘编,供参考。

一、向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的好处

(一)获客成本更低。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加上更先进的技术和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科技公司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潜在客户,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以更低的成本更高效地提供支付、贷款、保险和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

(二)数据优势更大。科技公司具有更强的金融客户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不仅能用于评估潜在借款人的信用,还可以为金融服务定价、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提供参考。

(三)行业格局更优。科技公司获得银行牌照后广泛涉足金融服务领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压力,促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有望形成更具包容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业格局。

二、向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的风险

(一)扩大潜在利益冲突范围。当科技公司所持牌的银行向该科技公司所有人或其控制的商业实体提供贷款时,有可能出现潜在的利益冲突,给银行带来审慎风险,增加风险敞口,并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削弱竞争引发权力集中。当科技公司拥有银行时,可以利用自身规模、客户基础和市场力量参与银行业竞争,并通过非金融收益补贴其银行活动来获得银行市场份额。同时,拥有银行的科技公司将获得其他非金融公司无法获得的利益,例如使用低成本的存款来补贴其商业活动。

(三)阻碍有效金融监管行为。拥有银行的科技公司可能与多个子公司、合资企业和附属公司一起经营,这些子公司可能涉及各种金融和非金融活动,此类复杂的组织结构可能会阻碍对集团内部金融实体的有效监管。

三、政策建议

(一)利益冲突方面。一是对银行与关联公司之间的所有交易实行独立监管;二是对银行与所有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数量设限;三是要求银行董事会成员独立于母公司,同时禁止聘任过去3年内与科技母公司有业务关联的人员作为高管,在过渡实施阶段,允许某些高管兼任职务,但要制定相应的指导原则。

(二)权力集中和反竞争行为方面。一是限制违反反垄断规则的公司成为银行大股东;二是实施数据隐私保护规则;三是禁止银行产品的交叉补贴。

(三)综合监督方面。一是要求集团内的所有金融活动从非金融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以促进集团范围内的监管;二是定期获取金融控股公司所有关联公司和投资组合公司的信息,并要求权力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综合审慎监管。

(四)母公司/控股股东对银行的支持方面。一是要求母公司至少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以证明其具备足够实力;二是要求母公司或控股股东提供支持银行运营的质押资产,以备银行不时之需。

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动态(2022年第1期)观点研究.pdf

© 2017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4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7号

联盟公众号
联盟资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