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联盟动态 / 研究报告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发布《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
时间:2023-05-06 11:13:20

隐私计算技术凭借其“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特点在推动数据价值的流通与共享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探索建立跨主体数据安全共享隐私计算平台,在保障原始数据不出域前提下规范开展数据共享应用。为落实《规划》要求,推动金融业数据要素在异构隐私计算平台间的有序流通共享,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数据专委会在2022年度组织设立了《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与《金融行业异构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平台技术规范》2项重点课题。2项课题均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检测机构和隐私计算开源社区等50家课题单位共同参与进行联合攻关,编制完成了《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现面向行业发布。

报告立足于行业级隐私计算互联互通,阐述了其内涵与推进思路。在充分调研应用机构、技术提供方、检测机构等产业方诉求基础上,报告创新提出了“管理面与数据面切分,管理面分模块定义,数据面逐步解耦”核心理念的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统一框架方案。课题在框架的基础上分解形成了“管理面元素与接口研究”“流程调度接口与算法容器加载研究”“安全算子接口与服务研究”“传输接口与报文研究”“异构算法协议研究”“TEE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互联互通生态体系研究”等7项子课题及10大关键技术点,并进一步就互联互通落地后的产业生态进行展望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本报告对于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业界处于领先,覆盖隐私计算各层级与各技术路线,所提出的互联互通框架具备普适性与可扩展性。后续,课题组将以报告的研究成果为依托,通过“技术+标准”双轮驱动的方式切实推动行业级互联互通统一框架落地,加快《金融行业异构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平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以及互联互通验证工作。同时,课题组也将继续秉持“安全互通、兼容开放、生态共荣”的原则,发挥组织保障优势,加强与行业各方协同,探索共建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生态,为金融数据要素的安全有序流动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金融业网络安全大会1.jpg

《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2.jpg

行业级互联互通框架及研究点分解

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3-.jpg

行业级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示意

课题参与单位列表

类别单位名称
主办方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数据专委会
主任委员单位成方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课题牵头单位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银行卡检测中心)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象智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洞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富数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北京冲量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数牍科技有限公司

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同盾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

复旦大学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信息化研究所

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光之树科技有限公司

神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致星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微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神州融安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荣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原语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

页面提取自-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_页面_1.jpg

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pdf


© 2017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480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7号

联盟公众号
联盟资讯号